close

這篇文章寫給童年時候的自己。用以解答我那時候的疑問。

我有意識以來就立志成為畫家,也認為無論未來如何改變這都會是必然的結果。因為在畫圖這件事上我根本不需努力,就像喝水吃飯一樣,每天必做。

童年時看了不少畫家的介紹傳記,發現很多畫家生平年表中都會有幾段「空白期」,也就是有某幾年的時間一張圖都沒有畫,這讓我很不理解。

又在許多文章看到類似的故事:某位媽媽小時候很愛畫圖,長大就業成家了以後卻再也不畫了。我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會放棄畫圖這件事情,為什麼不能在結婚生子後依然保有熱愛的喜好。又一次偶然看見爸爸以前畫的圖,是一幅汽車的素描,畫的就像職業畫家的水平,才知道以前爸爸也是會畫圖的。不過我記憶中沒看過他畫。

何以那麼多曾經熱愛畫圖的人,長大後卻再也不畫了。那時候我下定決心要找出這問題的答案,但過了好多年都還是不能理解,太忙也不能解釋這個現象。

高中畢業後因為某段不愉快的經歷,我遇到傳說中的「創作低潮期」,有兩三年的時間很少動筆,動筆也畫不出什麼東西,寫小說也不順,但我認為這還不足以解答我的疑問。

順便一提,高中期間我們搬了家,家裡多了一隻狗,然後阿公去世了,媽媽工作更忙,我變成主要負責做家事的人。(這些事件乍看和本文沒什麼關係,但這是我能夠了解人長大後為何不再畫圖的關鍵。)

大學四年級時因系上課程,我和三位同學去了馬來西亞兩個月,出國期間我們天天畫圖,還完成了不少大型作品。大學畢業後我進入職場工作。因為馬來西亞的經歷,我想要像記錄吉隆坡、檳城、怡保、太平那樣用筆記錄我的家鄉-台灣,還有我居住的鳳山,卻發現過了兩年自己仍沒有畫下任何一張鳳山景色。而我想畫的曹公圳柳樹美景,在去年颱風肆虐時倒下了。

不久前和一位去澳洲打工度假回來的同學見面,我們聊起畫圖這件事情,我說:當時在馬來西亞天天畫圖,回到台灣後也想畫家鄉,卻一直沒有畫。我說完後,隨即完全明白,人之所以不再畫圖的原因。

因為雜事及雜念太多了。

我記得去年在工地上班時,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,回到家天一定是黑的,房間很亂,我硬擠出時間拿出紙筆在床上畫圖,家人走進我房間,說:你先不要畫了,先幫忙把地上的狗屎狗尿清理乾淨。

讀大學一個人住的期間,我發現自己其實不太會整理房間,不是因為太忙或房間裡放滿別人的東西,就是「不會整理」,不知道要怎麼樣保持居住空間乾淨,都是發現很亂再來一次大清理,於是畢業後我努力學習保持清潔的訣竅,用完餐馬上洗碗盤、一發現小狗便溺馬上清理,每天起床就開始打掃,我們家變得更乾淨,小狗也每天出門散步。

某一天我發現我再也不畫圖了,不是沒有時間,而是連拿起畫筆的慾望都沒有。

我心裡總是想著幾個念頭:

1.碗盤還沒有洗。如果不趁現在洗,等到下一餐飯碗盤更多了,就會更沒動力洗;另外再不去洗就要孳生蚊蠅了。

2.今天狗還沒遛,如果不遛狗就會在家裡大小便,而且牠整天待在家裡很無聊

3.今天我還沒運動,要趁家人下班前趕快去,否則就沒時間了。

4.趁我下一個工作開始前,趕快把家裡的舊東西整理出來丟掉

5.地板髒了要掃

6.馬麻回來了,去泡茶、給她按摩、陪她講話

7.想到小說的新劇情了趕快去打

8.今天還沒上噗浪/臉書回文

9.表姊一家人南下來找我們,好難得,要跟他們去吃去玩去逛花市

10.家人要去四草濕地,從來沒去過耶我好想去

小的時候也並非不會意識到這些家務,但只要做了幾樣家事就覺得可以去畫圖了,剩下的交給別人/明天再做吧。但我逐漸意識到髒的碗盤和小狗便溺的地板不會自己變乾淨,如果我假裝沒看到等別人去弄乾淨,那一定是某個家人下班後拖著身體忍受疲累去把它掃乾淨,光用想的就很累。而我小時候記憶中乾淨整潔的家,是媽媽年輕時每天上下班以外努力維持的,她當時的體力是我從來沒有過的。等她要照顧阿公及狗,工時變得更長體力又下降以後,我們家就不再能那麼乾淨了。

所以最輕鬆的方式,就是馬上去洗碗,這樣碗槽清爽,大家也不會有「很累但一定得做」的壓力了,家人可以一下班就休息。

家事完成回房間休息以後,變成另外一些想法:

1.我想畫圖但必須先把房間整理好,房間很亂畫不下去。

2.先洗澡梳頭好再畫圖

3.綜合以上兩點,如果我的居家不整潔、穿著不美、不去幫忙家人,那就算圖畫得再好看,只會讓我這個人顯得更可笑。

在以前,我的生命以畫圖為首要目的,吃飯睡覺生活都是為了成就畫圖這件事。

而現在有太多事情都比畫圖優先,畫圖排到很後面,某段時間甚至變成一種近乎自私的同義詞,還會背著媽媽偷偷畫,不讓她看見我畫圖。

雖然現在已經沒有「畫圖很自私」這種病態的認知,但就是不想再提筆畫圖了,每次都是覺得「啊太久沒畫不行」,然後硬空出時間拿出紙筆強迫自己draw something, whatever什麼都好,像是以前要勉強自己努力才能去讀英文一樣。

這就是為什麼人長大後不畫圖了。因為只有是小孩的時候才能完全抹去時間、金錢與責任義務的想法,全心全意地投入一件事情。我那時候可以花兩個月的時間畫完一張水彩,期間畫具就放在房間的地上,那邊就是專屬的畫畫空間;我可以花費極長的時間專注在每一個細節,享受那個過程。現在卻沒有耐心再雕琢那些東西,總是畫幾筆就覺得ok今天有努力了,然後沒有耐心和慾望再繼續畫下去。

那又為什麼在國外的時候就可以順利畫圖呢?因為沒有家人與家事的顧慮、離開了國內也暫時脫離了原本的生活與日常工作,還有身旁與我同行的三位同學有志一同要畫圖,也就擺脫了雜念和顧慮,創造出非常有利於畫圖的環境。

我仍然繼續看繪畫技巧相關的教學文章及影片,以及別人的作品,希望能畫得更好,期待有一天狀態手感能恢復。但研究的方向明顯改變:除了畫技本身以外,還有研究漫畫家、插畫家如何用最經濟的方式趕快完成作品,省去一切不必要的細節,用最節省精力方式去完成有模有樣的作品,像是當肯、蠟筆小新、馬來貘、黃色書刊這類畫風簡單但內容豐富的作品變成研究的對象。這是臉書粉絲頁流行的結果:創作者必須時常更新才能不從讀者的臉書動態和記憶裡消失。

我意識到,要繼續創作的訣竅就是盡量學習偷懶的技巧,用最省力的方式來創作,省去不必要的麻煩,讓事情變得簡單,才能不要失去畫圖、寫文章或任何不想拋棄的習慣。

給過去的我:這就是"未來的我"現在發現的人長大後不再畫圖的真相,希望以上的回答能讓你了解這個狀況,以及我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.L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