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0704
「寫給很久以前的自己」是一個系列文,為了解答自己從意識產生以來的疑問,也期望可以提供其他有類似疑惑的人做為參考。
可以參閱第一篇「為什麼人長大後不畫圖」,這一篇則是試圖解析為什麼家長會體罰子女。
所有成人都曾經身為孩童,當他們是小孩時,都是萬分不願意挨打,但是為什麼許多人長大以後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子女?我從知道許多家長會打小孩以後就疑惑這個事情。到了現在,雖然還沒有成為父母,但是在社群網站上看過不少父母的分享,也從身邊的長輩那裏知道了一部分原因,說明如下。
- 生物學上的原因:人腦容量有限,需大量的能源來維繫生存工作所需,因此人腦會傾向保留對目前的工作及生活有幫助的記憶,淘汰對目前工作沒有用處的記憶,所以人生進入不同階段,像是脫離學校去到職場、換了工作,他們會忘記一些過去的事情、想法,大人可能忘記當孩童是什麼感覺,就用大人的立場去思考。
- 人對於「非我族類」的處境很難同理,事實上許多人只能對與自己同語言、文化、年齡、知識程度、社會階級、性別認同的個體的立場與感受身歷其境,其他個體即為非我族類。當小孩談論大人,或者大人談論小孩時,也是在談論非我族類的對象,小孩會討論哪些老師很好哪些老師很兇,師長也會談論哪些小孩難教,以及怎麼對付難搞的小孩。小孩會恨壞老師或壞父母,父母也會認為小孩有些時候很機車很欠揍。(這個非我族類的問題影響很多層面,加上第一條提及的遺忘機制,會造成不同類型的人難以換位思考)
- 因為工作疲累造成的心情不佳:多數父母都需要工作賺錢,在上班時努力保持好心情、好脾氣、作好表現,等到下班時已經很累很想睡了,結果回到家裡發現小孩把家裏弄很亂,我那麼辛苦還不能休息還要處理,可能脾氣就來了。
如果父母沒有上班耗掉精神,他們比較會有足夠的耐心去好好說明處理。
- 跟上面提及的工作記憶與非我族類有關,成年人會忘記小孩發育未完全、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等等性格特點,而錯誤地以成年人標準來要求孩童,比如要求他們靜靜坐著不吵鬧,這個對成人很容易,對於小孩子來說是極為困難的,然後再因為他們「連簡單的事都做不到」而生氣。這跟人會打狗原因一樣,因為他們忘記狗不可能克制自己亂吃或亂大便的衝動。
- 人對於比自己弱勢的個體容易忘記禮貌或輕忽,許多人對於要寫給師長或上司的書信會對語氣考慮再三,對老闆講話時也會思考許多,但對於小孩子、小狗或晚輩就隨便,沒有顧忌,不會擔心惹怒對方。
- 認為體罰能幫助子女記取教訓。
- 沒受過教育、不知道怎麼教育,只知道打罵這個方法。
- 心理不平衡,認為自己為家庭為子女付出犧牲了很多,孩子卻感受不到、沒有回報、沒有努力讀書或視為理所當然。
- 孩子是我出錢養的,所以是我的所有物/應該聽命於我/孝順我。這也是忘記孩子也是個人類,是個獨立的個體就跟自己一樣。
- 對於子女有錯誤的期待,希望孩子實現自己未完成的人生夢想,小孩的願望跟自己想要的不一樣,就不開心了。
給很久以前的自己:這就是未來的我現在發現的「為什麼父母會打小孩」的可能原因,希望能讓你理解這個狀況。
補充:至於子女如何避免自己被打,或者父母如何避免自己打子女,這個如果學會了對家庭生活會很有幫助。
子女避免被打的方法:知己知彼百戰百勝,理解父母的立場與需求,他們下班很累需要休息,幫忙做家事、在他們回家時準備點心飲料晚餐迎接,能夠令父母龍心大悅。對父母幫自己做的事情說謝謝,表示自己有收到他們的心意;避免責備批評父母,失去尊嚴會讓人暴怒。
父母如何避免自己失控打罵子女:不要讓自己太累,有了子女還是要愛自己,要給自己排休息時間,保留自己單身時的喜好娛樂,避免自己付出犧牲太多(這個如果父母經濟不夠或沒有幫手很難做到)。尊重子女的私人空間和時間,不要管太緊,理解到家不是講理的地方,就是要休息,就是要開心,避免子女回家還一直說教,這樣會減少很多紛爭,也避免子女不滿頂撞,導致自己生氣。
希望能藉由探討體罰的本質來逐步減少體罰的出現,讓這個野蠻、不文明的行為能逐步被時代淘汰。另外有感於許多影視作品都有體罰的橋段,對大眾而言是很不好的示範,我會拒看這類的作品。
p.s.其實寫這一篇的時候我一直在想,將來要是我當媽媽了也去體罰小孩,這篇文章就是在穿越時空來打臉了。
我幾乎可以篤定會有這樣一天的,畢竟現在有時都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情了,何況有子女又要工作根本就是長達二十年的戰爭,不破功幾乎不可能。
等到那一天我大概會點開這篇文章邊看邊苦笑,然後叫小孩也過來看跟我一起笑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