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很久以前看報紙地產版就發現,主人的空間(特別是老屋規劃給男主人的空間)就是又大又舒服,坪數小條件有限的房子尤其最明顯,主臥房的採光空間舒適絕對被放在首位,剩餘的邊角空間就是放廚房、廁所、小孩房,反正負責煮菜的女主人通常收入較低房屋不是她買;小孩在購屋這塊更是沒話語權,頂多大一點吵著要分房間或是羨慕爸媽房間有廁所。
所以只要顧好負責出錢買房的那位(最常是男主人)的需求跟感受,房屋就容易賣得出去,賀成交。
 
現在比較重視家事空間、廁所有對外窗或是親子互動,所以近年房屋比較不會純考慮男主人了。例如性別平等的觀念反映在建築設計、也有把家裡動線做成環形讓孩子可以繞著家跑的大樓建案。
 
第二個權力關係體現在空間的地方,是我結婚後發現的。
我家跟表姊家都有長輩囤積物品的問題,多年來我跟表姊試了各種方法,改善程度始終很有限;後來我認識老公,他家也是一堆雜物跟我家一樣亂,我原本以為婚後一起整理可能改善,後來發現根本不可能,因為那些雜物是婆婆(存錢買下整棟透天的那個人)堅持要留下來的。
 
從這裡去回推我家跟表姊家物品如山的現象,會發現家的樣貌就是"一家之主"決定的,晚輩如何愛乾淨、極簡主義、斷捨離,都無法對家庭地景造成什麼改變,唯一改變風景的方式就是讓財力超越父母,新台幣的魔法可以讓物換星移。
 
想通這一點之後我就對家裡的亂象視而不見,而且再也不花任何一分鐘自己的寶貴人生去幫忙處理家長的物品,而是把時間拿來學習、看影片、運動跟寫部落格,只做必要的洗碗跟洗衣服,而且是用寫文章剩下的零碎時間才去做。
早該這麼做了,過去當個熱心幫忙做家事想改善家庭的好孩子,只是在浪費我的人生,沒有任何人感謝我,物品主人也抱怨我害他找不到東西。
希望各位愛做家事、關心長輩的好孩子們都提早醒目,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,不要試圖改變長輩的認知,因為只有錢能夠換到權力。
 
我跟媽媽找租房的時間,發生了一點吵架還有進行很多討論,我才發現她的想像跟我不一樣;例如某間房子她預設租屋處最大的房間留給自己,但我想像中那一間是留給我跟老公還有小孩住,媽媽住另一間。還有我會預設有一間房間專門拿來當儲藏室,剩下的是生活空間,所以我能接受租屋處有一間沒對外窗的暗房;媽媽的想像裡並沒有專門的儲藏室,而是誰的物品就放在誰的房間,然後多數的茶具跟公共的物品放在公共空間,每一間房間都拿來住人。
 
至於我跟我媽的意見如果不同要聽誰的,討論到最後發現,是聽負責找房與出錢的那個人說的。只有出錢出力才能換來話語權,有點像劉仲敬的理論常常出現的說法:只有實際參與戰爭做出決斷的人才能獲得實權成為統治階級。
至於其他人,例如我的小孩,如果日後想要參與空間的規劃,除非一家之主願意理解採納孩子們的意見;如果一家之主堅持己見,小孩們只能等成年後設法賺錢取得權力才能住在理想的空間內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.L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